桥梁是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枢纽,是确保路网安全畅通的生命线工程,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有重要保障作用,是建设“交通强国”“质量强国”的战略支撑。“交通强国”宏伟目标为中国桥梁带来了全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桥梁建养需求仍然旺盛,数字中国、新基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征程。以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桥梁”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这对桥梁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既有桥梁的桥龄普遍不长,但耐久性和安全性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我国公路桥梁正在迈向“建养并重阶段”,不仅新建桥梁任务相当繁重,既有桥梁的养修也日益艰巨。西南交通大学李亚东教授总结了国内138座桥梁服役时长数据,发现服役超50年的桥梁占8%,超过100年的桥梁占1%,平均服役时长仅为23.8年,还不到设计使用寿命的四分之一。我国85.5%的桥梁是1977年以后建造的,平均桥龄只有20年。截止2020年底,我国公路桥梁总数91.28万座,其中特大桥6444座,大桥119935座。我国公路桥梁存在桥梁总保有量大、新建数量仍然较多;危桥数量多,普遍耐久性差;近20年来桥梁事故频发,潜在的安全问题突出;平均桥龄不长,事故桥梁的实际寿命很短等问题。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提前进入“建养并重”阶段,养护维修压力巨大。待我国进入“管养为主”阶段后,可能会出现大量待维修桥梁,耗费巨大经费,情况将异常严峻。桥梁结构长寿命保障技术的发展,应从科技创新角度提出新方法,以预防性维修为延长具有桥梁使用寿命的主要技术途径。开展长寿命系统化设计研究,对于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孙勇老师课题组(孙勇简介)的别名为iBridgeLab,即Intelligent Bridge Technology Laboratory,是智能桥梁实验室的缩写(也可以音译为“爱桥实验室”)。顾名思义,我们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桥梁工程结构,研究目标是实现桥梁桥梁结构使用寿命的有效提升,力争建设更多的高质量百年工程,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仿真模拟、机器学习、现场或模型试验等手段,探索桥梁结构长期服役过程中的行为及性态演变规律;
课题组正式成立于2021年,目前有研究生同学9名(研究生成员列表),本科生11名(本科生成员列表)。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桥梁结构分析理论与方法;(2)工程结构仿真技术;(3)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韧性问题;(4)智慧桥梁与工程数字化技术(研究方向详情)。国内与国际合作方面,课题组已经建立了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连振教授课题组、哈尔滨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刘兴国博士课题组、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 Tatiana UVAROVA教授课题组的合作关系,以及邀请了同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市政桥梁所所长张振伟高工、黑龙江省工程质量道桥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桥隧检测项目负责人权冬波高工、哈尔滨市思昱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王鑫总经理担任专业硕士校外合作导师,邀请了硕士毕业于哈工大目前在毛里求斯担任工程师的Rahul(库马尔)共同从事研究工作。
科研团队支撑
孙勇老师目前作为博士后研究人员,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连振教授课题组“高性能桥梁结构与振动”研究团队成员。
https://homepage.hit.edu.cn/zhanglianzhen (见人才招聘>科研团队 一栏)
课题组八大特点
- 我们的科研课题全部都具有工程应用背景,都是可以落地、促进行业发展的研究;
- 通过校际合作,尤其是在哈工大科研大组的帮助下,大多数同学所做的工作是基于世界前沿理论方法的应用型研究;
- 多数同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交叉学科,因此编程或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读写能力非常重要;
- 课题组非常重视论文写作训练,研一上学期就会分配相应的课题、资料,速度快的同学研一就可以完成第一篇文章;
- 多数同学至少承担1项校级、省级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攻关任务,工作强度会比较大,当然同时受到的锻炼也比较饱满;
- 多数同学在读研期间会至少参与1项实际工程、参加1次国内/国际会议;
- 多数同学在读期间会有机会接触施工现场、参与工程一线工作,时间一般不短于一个月(具体在培养方案里有要求),一般不超过一学期;
- 多数同学会参加1次以上的桥梁设计类、科研作品类学科竞赛,先预祝大家多多获奖;
招生对象
iBridgeLab招收未来希望从事桥梁与隧道工程领域结构设计、监测与检测、技术研发等工作的学生。
最低要求:
- 达到黑龙江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调剂要求,具体见官方公告——2023年招生调剂信息http://soae.usth.edu.cn/info/1042/1780.htm;
- 身心健康、积极向上,思想积极乐观:健康的体魄是生活幸福,事业发展的基础,iBridgeLab鼓励同学们发展爱好,多参加体育锻炼;
- 乐于思考,喜欢钻研,喜欢“折腾”新方法、新技术,愿意接受新生事物。
优先考虑条件:
- 本科学习阶段学习道路桥梁方向;
- 英语或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
- 动手或实践能力较强
名额:每年名额会有差异,2023年招生已完成。
对学生的期望
- 希望学生有志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者从事高等教育(硕士毕业去高职院校、民办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技术研发(科技公司、咨询公司)等工作;
- 具有优良的做人做事习惯,认真负责、积极向上、刻苦努力;
- 能够较为独立的完成科研任务,并撰写高质量的科研论文;
- 能做有用的研究,能在工程实践中落地的研究,能真正促进行业进步和发展的研究
关于论文
论文写作非常重要,专业领域内的写作能力反映了一个人的发展潜力。虽然目前学校要求学硕完成1篇论文、专硕不要求论文数量,但为了自身能力的锻炼提高,优秀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会更高一些。每名研究生分配的课题研究内容,都足以支撑发表2篇以上的SCI论文,而且每年会为每名同学安排至少1篇论文的撰写训练任务。课题组论文署名以“谁撰写谁一作”为原则,对于努力的同学,读研三年攒齐国内外一流高校博士学位申请考核材料不是太难的事。
关于待遇
学校统一待遇
学校设有全日制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全日制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单项奖学金和全日制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以资助鼓励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一)全日制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设置为一等和二等,奖励总比例为40%。其中,一等奖励比例占参评人数的10%,奖励标准为10000元/年;二等奖励比例占参评人数的30%,奖励标准为8000元/年。
(二)全日制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全日制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对新入学研究生,其入学考试国家统考科目成绩加权平均前三名者(数学按百分制折算),可申请当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同时,兼顾其复试成绩和在本科阶段取得的突出成绩。全日制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000元/生/年,一次性发放。
(三)研究生单项奖学金
研究生单项奖学金由学校出资设立,奖励范围包括:科研实践创新赛事单项奖、优秀学位论文单项奖、高水平科研项目单项奖、高水平科研成果单项奖、高水平学术交流单项奖,具体奖励标准及评审要求见学校文件。
(四)全日制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全日制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内的具有中国国籍的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档案未调转到学校或档案主要材料不全的除外)均享受国家助学金,硕士研究生按6000元/生/年发放。
(注:其他有关奖助政策详细内容,以学校文件为准。)
课题组待遇
除学校规定的以外,课题组为学生提供科研奖励,鼓励学生专注于将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完成论文发表、专利申报等研究成果;参与完成工程项目或企业课题;出外业或研究工作有重大进展等,奖励数额根据课题组经费状况和贡献度等实际情况而定。
关于就业、实习
目前课题组还没有已毕业的学生。根据就业或深造意向,安排实习单位。也可自己联系实习,每个学生可以选择有一次1~2个月左右的企业实习,需要在申请实习前跟导师沟通确认,不事先告知导师的实习原则上不允许。
暂无评论